New York Osteopathic Physicians
  • Home
  • About
  • Osteopathy
    • History and Philosophy
    • Cranial Osteopathy
    • How can OMT help me?
    • 骨療醫學如何幫助您?
    • Children
    • Pregnancy
    • Nutrition
    • CBD (Medical Cannabis)
    • Acupuncture
    • Treatment Sessions
  • Contact & FORMS
    • NEW PATIENT FORMS
  • Home
  • About
  • Osteopathy
    • History and Philosophy
    • Cranial Osteopathy
    • How can OMT help me?
    • 骨療醫學如何幫助您?
    • Children
    • Pregnancy
    • Nutrition
    • CBD (Medical Cannabis)
    • Acupuncture
    • Treatment Sessions
  • Contact & FORMS
    • NEW PATIENT FORMS

骨療法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何謂骨療法◦ 骨療法不是物理治療按摩、整脊或顱骶療法◦ 骨療法是一種很獨特的全面而且完整的治療方式◦ 起源於改革美國醫學的骨療法已經有將近兩百年的歷史◦ 骨療師必須接受過醫學以及手術等各方面的訓練,依據不同的病例,骨療醫生在必要時也將會開處方藥物给有需要的病人◦ 除此以外,骨療師還必須受過整體醫療的訓練和教育,其注重在並非把身體的各部位器官以獨立的角度来看待,而是以整體的觀點來對待身體:一個以身、心、靈、为一體的完整的,維持生命的,有動力的組織。

骨療醫學以病人為中心,以健康為取向,为病人提供全面的照料◦ 骨療醫生在西方主流醫學,人體整體以及輔助替代醫學等方面都受過嚴格的訓練◦ 

骨療醫學認為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是互相關聯的,並有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能力和自癒能力◦ 透過對人體的解剖,对生理構造,功能以及機能的相互關联的充分了解,骨療醫生可以通过觸診去診斷病人,从而治療那些使人體無法達到其最大潛能的功能障礙。

傳統的骨療醫生專注於病人的整體以及造成疾病的潜在病因而進行治療,而不僅止於針對身體某器官或某部位視為單獨症状去進行治療。


求診

初診時,醫生會詳細詢問您的病歷,包括出生、童年、成長經過以及所有曾經歷過的感情上與肉體上的創傷。醫生也會檢查過去的檢驗結果,X光紀錄,及各項相關資料。醫生還會檢查身體,其中包括一個完整對人體結構的骨療檢查。若有需要, 則安排病患做進一步的檢驗, 或其他放射線檢查。

診療時通常會要求病人躺臥,或以舒適坐姿完成療程◦新生兒或是孩童除了躺臥以外,也可能由醫生抱在臂彎中進行治療◦

治療過程當中,骨療醫生會運用溫和及安全的手法在肌肉,筋膜,骨頭或臟腑的部位進行有效的推按,使受治者得以釋放軀體的障礙並提升健康。通常來說,治療時間約需30-40分鐘◦

初診之後,建議受治者以週為單位擬定療程,每個療程起碼須要四至六次的醫生診治◦ 這可以讓治療師有足夠的時間評估您身體的療癒及進步過程◦ 一般來說,病期越長, 身體所需的可見效果的療程就越長。急症的狀況則比較容易對症下藥◦ 無論如何,我們的目標為釋放身軀的障礙並啟發身體自癒的機能。每次的治療都是針對各個病人的需求,沒有任何兩個療程是完全相同的◦

Picture

Picture

兒童求診的例子

母親可能跟小兒科醫師說孩子會嘔吐,“就像正常的吐”但一個嬰孩在每次餵食後就吐其實並不正常,就如你我每次吃飯後就吐一樣的不正常。這個問題很常見,但不表示正常。對一個骨療師來說,這個症狀顯示了初生兒的軟組織受到了傷害。每位出生兒的組織都是軟組織。軟組織的傷害會影響腦部血液的循環,導致腦部神經的發展受到刺激或產生阻礙,而在肌肉方面所產生的問題, 則會引起其他各式各樣的症狀◦

孩子可能會有一些吸吮的困難,也許長達24至48小時◦  嘔吐可能延續到幾天甚至數周之久◦  我們常常聽到的是 “孩子好像不喜歡母乳” 因此母親決定停止餵奶,改為用奶瓶哺餵◦  通常這並不會解決問題。而經過各種嘗試後,人們可能會在奶瓶裡加一些麥片使其更加濃稠,並看似解決了吐奶的問題◦

事實上,嬰兒在全乳哺育早期有嘔吐現象,或他(她)有吸吮上的困難,在診療上均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對我們來說,這表示嬰兒的腦部有兩條重要的神經受到影響 – 其中之一為第12條神經 – 它負責舌部動作的舌下神經,因此對吸吮過程非常重要;另一條為第十條腦神經,它是一條與這個年紀的消化道運作有關的神經。這兩個症狀對問題提供了很重要的線索◦

從出生到五歲的過程,孩子必須定期地由小兒科醫生檢查耳朵,喉嚨,眼睛,心臟,肺部,消化道。換言之,檢查孩子的身體是否能夠有效地運作。

透過仔細的提問及檢查,我們也許會發現這個孩子從未以應有的方式爬過,從未一覺到天明, 總是斷斷續續的淺眠,或者孩子的視覺系統有特定的問題,或他(她)對觸摸、亮光與聲音都過度敏感。這些都表示孩子的肌肉骨骼神經系統出了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帶領我們來到骨療醫學的概念,骨療醫師對病人的態度。我們看的是整個病人,而不只是看到症狀產生的點,並引導你注意到這個事實。我們的提問為:是什麼影響了孩子的整體, 而引發了局部的病徵呢?



Picture

骨療醫學如何幫助您?

嬰兒與孩童

• 斜頸, 歪頭Torticollis

 • 斜頭畸形Plagiocephaly

• 耳朵感染Ear infections

• 胃食管反流病GERD

• 便祕Constipation

• 過動症, 感覺統合ADHD, Sensory Integration

• 胃絞痛Colic

• 自閉症Autism


 牙齒的問題

• 顳下頜關節炎 TMJ 

   • 上顎狹窄Narrow Palate

• 磨牙Clenching

• 咬合異常Poor Bite

• 吞嚥困難Poor Swallowing

    舌頭位置異常Poor Tongue Placement

• 語言問題Speech Problems

• 睡眠呼吸紊亂Sleep Apnea

• 用嘴巴呼吸Mouth Breathing


懷孕期

• 髖關節與背部疼痛Hip pain and Back pain 

• 乳腺炎Mastitis

• 母乳餵養Breastfeeding

• 產後憂鬱症Post Partum Depression

•   孕吐 Morning Sickness

• 關節腫脹 Joint swelling

• 手術後復元Post surgical recovery

• 骨盆疼痛Pubic pain


胃腸消化


• 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克隆氏症 Crohn’s Disease

• 結腸炎Colitis

• 胃灼熱Heartburn, 胃食道逆流疾病GERD

• 脹氣Bloating

• 暈車Motion Sickness

• 腹瀉Diarrhea

• 噁心, 作嘔Nausea, Vomiting

• 潰瘍Ulcers


神經系統

• 頭痛 / 偏頭痛Headaches/ Migraines

• 腦震盪症候群Post concussion syndrome

• 頭部創傷Head Trauma

• 耳鳴Tinnitis

• 電腦視覺症候群Computer Vision Syndrome

• 創傷後心理壓力緊張症候群PTSD


運動傷害


• 背痛Back Pain

• 脖子痛Neck Pain

• 膝蓋痛Knee Pain

•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

• 五十肩Frozen Shoulder

• 肌腱炎Tendonitis

• 腦震盪症候群Post Concussion Syndrome

• 坐骨神經痛Sciatica

• 網球肘Tennis Elbow

• 脊椎側彎Scoliosis


Dr. June Chin 陳曉蓮 醫生

有關骨療法醫療的臨床, 陳醫生已有十年以上的執業經驗, 她在其他相關領域也接受了嚴謹的訓練. 陳醫生畢業於康乃爾大學, 其學士學位主修營養生物化學及人類生物學, 之後攻讀於Touro大學骨療醫學院, 並獲得醫學學位.

陳醫生的簡歷中所列的許多專業證照, 皆顯露了她不僅是一位對專業領域極為嫻熟的醫生,也是一位思考方式超越了西方醫學(對抗療法)之侷限的醫師◦

陳醫生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婦女研究之輔助及另類醫療中心的研究員。為讓她的病人得到更優質的照護,陳醫生更曾孜孜不倦的花費數年時間, 研究針灸與中藥對子宮肌瘤的治療效果◦

從早期決定醫治貧窮地區的兒童開始,陳醫生就展現了與病人建立關懷關係的能力。加入國內和平隊 Americorps的她,起初的服務對象為德州農村社區的青少年。而她之後的志願服務則遍及國外資源不足的社區,包括墨西哥、馬來西亞、韓國與中國◦

陳醫生自己的健康状況, 讓她決定專攻骨療醫學。大學時期爱好運動的她, 在參加越野跑步時傷了背部,造成嚴重的背部傷害。因此她親身體驗過標準醫療服務的局限性:醫生們要她服用消炎片及止痛藥,並建議做脊椎融合的手術。還有因為她從小到大一直有不停發作的慢性氣喘而去求醫,醫生們只開類固醇及舒喘靈等藥物去控制她的病况,在超過十五年的就診過程中, 陳醫生反覆地嘗試用藥物控制呼吸道的病情, 但其病況卻始終無法根治◦ 感謝遇到骨療醫師們,經過他們獨特的治療方法,如今她終於能夠逃離這個服用藥物的惡性循環,並得到幾乎完全的康復,降低了大約95%的氣喘症狀及腰痛程度◦

至今陳醫生仍然把她健康的”禮物”歸功於她的骨療醫師們,並決定終生致力於把這份禮物回饋給她的病人。 “骨療醫學以處理疾病的根源为病人尋出病根去進行醫治,从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最终目的”。

陳醫生現於紐約市Touro 大學骨療醫學系擔任副教授, 並於美國骨療醫師的職業組織Cranial Academy的董事會擔任財務總監。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